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ulia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连接别人的感受和需要(附练习)

问:我怎么也猜不出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没法和他/她沟通。我该怎么办?


Julia:猜不出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感受不敏感,更无法看到自己深藏于感受之下的需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对感受和需要的敏感度呢?

我的经验是:

1.尽可能多地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练习自己对感受和需要的敏感度。

2.觉察自己对感受的允许和接纳度。移除阻碍自己允许和接纳感受的障碍。

上一篇中我们聊了如何在日常生活里练习自己对感受和需要的敏感度。今天我们继续就着这个话题,来觉察一下自己对感受的允许和接纳度。


 

每个人的生命之初,都天然会完全地、开放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感到饿了,渴了,失望了,难过了,开心了,都会全然地哭泣或欢笑。那个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感受是百分百允许和接纳的。


但是当我们哭闹的时候,也许我们会从外界收到这样的反馈:“吵死了!”,“不许哭!”,“再哭就(…被惩罚或失去一些好处)!”…  或者可能被体罚,被责骂。


即使一个人在他/她的原生家庭里得到了完美的无条件爱与接纳,但是在步入学校和社会以后,还是有很大可能会接收到这样的教育:“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职场发脾气是很不专业的”,“别抱怨了,过得比你差的人多的是!知足吧!”,“满身戾气的人谁会想要靠近?”…


于是我们学到了把情绪分为积极的和负面的。积极情绪是好的。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有负面情绪会给自己带来不利(比如被别人抵触、嫌弃,或者丢工作)。一个情绪稳定总是和颜悦色或笑口常开的人是这个社会所喜欢的。而被周围的人群和社会所喜欢和接受,对个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至此,外境(即原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对“负面情绪”的不允许和不接纳,内化成了每个人对自己“负面情绪”的不允许和不接纳。

 

无论我们是否有意识地思考过这些,以上这些观念如同编码一般被写入了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当然,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在潜意识里也一定是被这样编码的。

 

于是,在这样的潜意识主导下:大多数人从幼年起就开始无意识抵触“负面情绪”。抵触的表现和个人的应对机制可能因个体经历不同而有千差万别:

 

有的心里痛苦煎熬,却强行压抑,不让其表现出来。


有的用各种方式(睡一觉,进食,游戏,购物,烟酒等)来转移情绪。


有的无意识地对外喷发情绪,自己却浑然不知。抵触"负面情绪"一般给人的印象是压抑。对外喷发情绪看似与压抑相反。其实对外喷发也是一种个体的防御机制,帮助个体避免直接面对内心的痛苦。所以对外喷发其实也是抵触情绪的一种表现。


有的真的感觉不到痛苦的感受了。一个例子是当人在幼年时不被允许表达情感,而无意识地在心里筑起了盔甲,把自己保护起来。经年之后,这层坚硬盔甲已将心灵厚实地包住,很难感受到感受。


注意:本文列出以上种种常见的情绪应对机制,并不是在说它们是错的,是不好的。抵触和逃避痛苦是人类保护自己的行为,可以说非常自然。本文只是将它们列出,让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应对机制。


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的学习中,我遇到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士,好几位男士分享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禁止他们哭,或鼓励他们勇敢(意味着不能哭,不能表现出“脆弱的”感受),以致于当他们成年之后很难感受情感,也不懂如何表达感受。在学习中我曾见到很多位男士流下热泪,甚至嚎啕大哭。这些被压抑了那么多年的感受终于找到一个去处流淌出来,让我感慨不已。

 

当我从渴望与儿子连接开始踏上心灵之旅,发现深入地连接自己才是解开所有困境的秘钥。而正是我的内心对“负面情绪”的这些无意识抵触,阻碍了我连接自己,连接他人。


那么,如何改变这个被写入潜意识的编码,让自己不再是那个条件反射式应对的机器人?


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对情绪的认知,去认识到:所谓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是身为人类最自然不过的感受。每个人有喜悦,有满足,有宁静,也会有愤怒,有挫败,有悲伤。这些愤怒、挫败、悲伤...没有什么不好和不对。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对他人感受的允许和接纳度来觉察自己。


比如,有意识地去觉察,当他人发火/抱怨/陷在痛苦中时,我是否如坐针毡,或不知所措?是否希望他们立即停下来?如果有,这意味着我自己无法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当我们视“负面情绪”为洪水猛兽的时候,我们不喜欢自己有这些感受,也自然就无法忍受他人表达出这些感受。

 

最后附上一个简单的小练习来帮助我们提升对感受的允许和接纳度:


1. 想起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

比如我自己的例子:“孩子答应吃饭前扔掉桌上的垃圾,结果饭后还是摊着。”


2. 在下面的感受词汇表里找到自己的感受

比如:先找到了“失望,挫败”。再花些时间慢慢体会,还发现了“不安,担心”(听到耳边的声音“如果孩子不愿意按社会预期行事,他将来要怎么生存?”)。

3.       找到感受背后的需要

比如:首先找到了“失望,挫败”背后的需要是“秩序,支持”。再慢慢体会,发现“不安,担心”背后的需要是“安全感,内心的和平”。

4.        对自己说:“我当然感到(…感受词汇),因为(…需要词汇…)对我很重要

比如:“我当然感到失望,挫败,不安和担心,因为秩序,支持还有安全感、内心的和平对我很重要。”

 

所有的这些觉察和练习,都将帮助我们练习对感受的允许和接纳度,助我们走向与他人的连接。

 

与自己的内心深度相连,

才可能与他人连接



0 則留言

留言


bottom of page